中新网安徽新闻5月8日电(孙启梦 项锦)清晨五时的苗庵镇夏王村,西瓜大棚内已人头攒动。工人们弓着腰,指尖轻弹瓜身,清脆的“咚咚”声此起彼伏,圆润饱满的西瓜正被采摘、装车运往收购点。
“熟度刚好!这批瓜摘完一周后就要开始人工授粉,40天后新一茬西瓜又能上市了。”种植户宁传汝抹了把汗笑道。从4月底开采到7月中旬收尾,这座皖北村庄的2600余亩瓜田里,授粉、采摘的接力赛日日上演,绿油油的西瓜跟着货车奔向全国。
“我种植了48亩西瓜。”宁传汝介绍,现在正是西瓜上市的时候,8个工人每天可以采摘8000斤左右,每年订单都是提前预订,远销全国各地中小城市,效益十分可观。
这份“甜蜜产业”的萌芽始于2013年。夏王村党总支副书记宁广黎回忆道:“当时村里只有2户试种‘8424’品种,效益非常好。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村两委经过多次会议研究,结合夏王村土地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,打破传统一麦一豆种植模式,推动产业结构调整。”村两委带头流转土地,鼓励村民发展大棚西瓜种植,十余年间将西瓜产业打造成“一村一品”的金字招牌。
“我是2016年蹚进‘瓜路’的。”宁传汝说:“当时主要考虑到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,走不开。在家里面种西瓜,村里面也很支持,不仅能带来不错的收益,提高家里生活水平,还能照顾到老人小孩儿,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。”
“在种植初期,由于病虫害防治不到位、肥水管理不善以及恶劣天气的影响,西瓜产量一直较低,经济效益也不理想。”谈起产业发展初期的困境,宁广黎感慨道。为攻克技术难关,村两委积极组织农户“走出去”学习取经。“我们多次到外地学习,还定期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和区农委领导来田间指导。”村里还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,定期开展技术培训。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西瓜的产量和品质,还打响了当地西瓜的知名度,既增加了种植户收入,又带动了周边民众就业。
为拓宽销售渠道,村里专门设立了西瓜集中收购点。每天都有大批新鲜西瓜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,既方便了瓜农销售,又保障了市场供应。
西瓜上市季节,收购点总是车水马龙。正在验货的收购商丁胜拍着刚采摘的西瓜笑着说:“我在这儿收购西瓜已经十多年了,这里的瓜品质特别好,口感更是一流。”
2600亩西瓜基地的辐射效应显现,如今,年销售额已突破2000万元,已带动360余名村民就业,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30万元。
从破土而出的“金种子”到富民强村的“绿产业”,夏王村用十年时光将西瓜种成“致富果”。瓜田里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中,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正酣畅流淌。(完)
一年好景周而复始,又到瓜熟蒂落时。每年的5月至7月是香瓜成熟上市的时节。近日,记者来到南宁市宾阳县王灵镇某香瓜种植地看到,鲜绿的藤蔓上挂满了色泽油亮、圆润饱满的香瓜,阵阵浓郁的瓜香扑鼻...
4月19日,元江县甘庄街道第二届撮科西瓜节举办,以瓜为媒、以节会友,展示撮科村西瓜产业的发展成果,共享西瓜丰收的喜悦。 在现场,吃西瓜比赛、瓜王拍卖会等活动吸引了...
昨天是立秋节气,民间有吃西瓜、吃秋桃等“啃秋”习俗,表达“啃下酷夏,迎接秋爽”的祈愿。今天陕南南部局地大雨到暴雨,西安南部山区有大雨。 昨天,记者途经北门一水果市...
气温回升,春意正浓,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的瓜农们抢抓农时悉心育苗、嫁接,确保西瓜种植赶上“黄金档”,为今年的丰收打好基础。 ...
金山网讯 立秋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不仅意味着气温的逐渐下降,更承载着人们对凉爽秋季的期盼。在民间,立秋之日有着“啃秋”的习俗,即在这一天吃西瓜,寓意着用西瓜“啃”去余夏的...
“这哪里是种菜,分明是建了座蔬菜工厂!”4月2日上午,当跨入海门区常乐镇A+智能温室工厂占地1.8万平方米的车间时,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在厂房内回荡。看到顶棚能根据光照自动开合、水肥浓度随...